第三届TMAF宣布启动,名师云集打造完整音乐体验

台北大师星秀音乐节(TMAF)音乐总监、知名小提琴家林昭亮,在今年夏天圆满举行第二届台北大师星秀音乐节后,并未停下脚步,除演出不辍,师资群亦已摩拳擦掌,正式宣告明(2021)年7月25日至8月8日举行的第三届报名正式起跑。

2020年对所有的产业,特别是表演艺术领域都是十分艰难的一年,新冠病毒的流行严重地影响整个音乐界,世界各个角落的音乐会、歌剧演出、国际巡演等所有安排多被取消,美国著名音乐圣地如纽约林肯中心、卡内基音乐厅等都已黯然数月,恐到2021年夏季尚未知能否见得天日,在这样的情况下,台北大师星秀音乐节克服万难,蹒跚却不气馁地完成第二届音乐节,成为今年全世界唯一有教师亲自上课、举办公开大师班、密集排练以及举行满座音乐会、更由美国知名在线频道Violin Channel转播的音乐节。

林昭亮表示:「我们并未鲁莽行事,而是遵守台湾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所有指导方针,努力得来的结果,我为TMAF的成就感到骄傲。」随着第三届TMAF 2021即将到来,所有安排计划也正全速进行,随新冠病毒疫苗的宣布,肺炎流行的结束渐露曙光,虽然前进道路充满艰巨挑战,但只有在线音乐会或在线课程的日子并不完整,TMAF师资成员,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管弦乐团首席詹晓昀说:「我觉得很多年轻人来说,他们感到很泄气,他们期待进入学校或从学校离开,投入满满的希望创造音乐,但今年在很多地方这没办法发生,当然你可以透过屏幕学习,但在TMAF中实际看到学生的眼睛,听到他们真正的声音,证明亲身教学还是珍贵并难以取代的。」是以,在众人的期待下,期望遵行政府的指导,得以再次正常举行第三届音乐节。

延续过去的豪华阵容,许多著名杰出音乐家已同意参加第三届音乐节,弦乐包括林昭亮、詹晓昀、桐朋学园教授原田幸一郎、纽约爱乐首席黄欣、柯蒂斯、茱莉亚音乐学院教授黄心芸、芝加哥交响乐团大提琴首席约翰.夏普、更有福尔摩沙四重奏的林允白、李家玮、陈则言、德博拉.裴、柯尔本音乐学院教授彼得.洛依德,第一届管乐的豪华阵容也再度回归,包括有阿姆斯特丹皇家大会堂管弦乐团长笛首席埃米莉.贝侬、英国市政厅音乐及戏剧学院双簧管教授戈登.杭特、芝加哥管弦乐团单簧管副首席叶强、新加坡杨秀桃音乐学院低音管教授张晋民、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法国号首席艾瑞克.洛斯基,以及洛杉矶室内乐团小号首席戴维.瓦许本,同时,传奇指挥大师史拉特金亦将加入师资群,除带领读谱与彩排外,也将带领TMAF管弦乐团进行全台北中南三地的巡演,在音乐会当中,师资群将维持TMAF一贯的传统,与学生比邻而坐,给予最直接的带领与指导。

除了在音乐节期间保持紧密的学习与排练外,TMAF成员在音乐节结束后亦保持着良好的联系,刚与TMAF学生在晶华酒店进行快闪演出的林昭亮说:「大家一起集合,每天排练演奏,最后聚会并保持良好的情谊,在TMAF中,新旧学员与老师成为一个家庭,我们时常能有许多很好的化学效应。」

在第三届的音乐节中,艺术总监林昭亮设计了包含个人课程、室内乐、大师班、模拟面试、读谱指导、乐团排练,以及五场音乐会,希望营造出「完全沉浸式」的音乐创造的理想,早鸟优惠报名期间自2021年1月15日至2月15日,详情请点击此查询。

模拟乐团面试 从海选中脱颖而出的预备拍

隔着布幕考试,评审看不见你是男是女,亦不知你是名不见经传,还是小有名气。你只能靠音乐跟想象力,让琴音跨过布帘,打动评审的心。

 

中央通讯社|文化+|文:赵静瑜 | 2020-10-26

再过2年,1882年成立的柏林爱乐(Berliner Philharmoniker)即将成军140年,这个全球公认最顶尖的交响乐团,音色如银白色丝绸,光滑细致,音乐理念清晰明确,团员个个是菁英中的菁英,每一次演出都有惊人的爆发力与能量,让乐迷为之疯狂。

从大指挥家毕罗(Hans Guido Freiherr von Bülow)打下坚实基础,尼基许(Nikisch Artúr)扩大演奏曲目,后来团员选出当时才36岁的福特万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担任首席指挥,开始接触当代音乐,演出史特拉汶斯基(Igor Fyodorovich Stravinsky)等作曲家作品,成为乐团持续进化的养分。

 

20世纪指挥帝王卡拉扬提携后进不遗余力。右为小提琴家慕特。(摄影:Siegfried Lauterwasser / 图片提供:DG环球唱片)

 

二战后,柏林爱乐历经杰利毕达克(Sergiu Celibidache)扩充曲目,1955年卡拉扬(Heribert Ritter von Karajan)接手,除了持续精进演出及音色,更透过大量的录音技术,将乐团推向另一个里程,如神驹般直奔世界顶级乐团之首。

1989年,阿巴多(Claudio Abbado)上任,增加室内乐及独奏会音乐会的比例,也加入歌剧曲目,增加乐团多元性。2002年拉图(Simon Rattle)接掌柏林爱乐,创造机会确保超过百名全职团员经济不虞匮乏,演出触角从音乐厅拓展到学校,甚至网络云端,让乐团持续保有观众群,持续进化,走进了充满科技的21世纪。现在掌舵的佩特连科(Kirill Petrenko)「实而不华」,诠释有血有肉,没有过多激情,却也不令人乏味,持续为深化柏林爱乐的演奏内涵而努力。

从柏林爱乐的历史看来,不管哪一任指挥,都为了保留柏林爱乐的演奏传统而努力。

 

柏林爱乐以指挥家卡拉扬之名创办学院,延续德奥演奏传统。(摄影:Siegfried Lauterwasser / 图片提供:DG 环球唱片)

 

 

卡拉扬音乐学院 柏林爱乐先修班

为了柏林爱乐独特音色的传承,柏林爱乐用了很多方式,其中最特别的要算是以卡拉扬为名的奖学金,也就是所谓的「卡拉扬音乐学院」,这不是正式学院,而是一个年轻音乐家可以进入柏林爱乐实习的途径。

「卡拉扬音乐学院」就像是柏林爱乐先修班,考上学院的学员,每星期都有一次机会跟柏林爱乐的团员一对一上课,传承柏林爱乐特有的弓法与诠释。他们有超过600欧元的奖学金,平常可以参加彩排,还有正式上场演出的机会,年轻学员在这里学习如何跟乐团合作,成为乐团一份子,也学习乐曲的音乐诠释,让柏林爱乐独特的音色能够代代传承。

想要成为柏林爱乐的一份子,可以先从进入「卡拉扬音乐学院」开始,但如果一般想成为其他欧美,甚至亚洲各国交响乐团的成员,又该如何进入?

 

一般交响乐团甄选第一关都是隔幕,希望找出最适合的未来工作伙伴。(图片提供:国家两厅院)

音乐学子参加乐团面试的模拟考

旅美小提琴家林昭亮说,要成为乐团的一份子,必须先了解乐团的工作内容,在考乐团的时候也要有些技巧。他也在台湾举办的「大师星秀音乐节」中,特别加入了「模拟乐团面试」的课程,希望帮助年轻音乐学子跨越障碍,顺利考上理想乐团。

每个学音乐的年轻人都有不同的职涯幻想,有些人想做独奏家,有人想到学校当教授,林昭亮说少年时期15、16岁,曾幻想进入纽约爱乐,费城管弦乐团,「当时想法很单纯,因为这样就可以跟很棒的音乐家合作,但自己后来变成了独奏家。」

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变成林昭亮,更多音乐学子是脚踏实地,一个团考过一个团,不错过每一个可以成为交响乐团成员的机会。

学校里的训练,除了强调独奏乐曲的训练之外,有室内乐可以跟同学一起练习演出,也有全年级的乐团合作,但对于如何在学校毕业后跟乐团职涯之前有一个很平顺的过渡,林昭亮让实战经验丰富的大师,如大都会歌剧院管弦乐团首席詹晓昀(David Chan)、艾默森弦乐四重奏小提琴手菲利普.赛哲(Philip Setzer)、柯蒂斯音乐学院及茱莉亚音乐学院中提琴教授李捷琦(Scott Lee)以及柯尔本大学低音提琴教授彼得.洛依德(Peter Lloyd)等,在「乐团模拟考试」的项目亲自上阵,让学员有一个真枪实弹考乐团的练习机会。

 

小提琴家林昭亮的大师星秀音乐节,特别设置仿真乐团面试课程。(图片提供:大师星秀音乐节)

 

 

乐团考试第一关,甄选者走进考场,就会看见帷幕,将评审群与甄选者隔开,地上也会铺着地毯,让评审分不出参赛者穿的是高跟鞋还是皮鞋,是男生还是女生;参赛者只有暂时的编号,不能发出任何声音,在指定演奏乐曲结束之后离开。

如何在15分钟之内的强大压力下,做出最好的演出,拿到进入复赛通行证,林昭亮说,这不单单只用在考乐团,也用在每一次考音乐院的面试,甚至是比赛,「所以不管你拉得有多好,平常有多厉害,迟早都要面对这一关。」

林昭亮说。隔着屏幕考试,评审看不见你是男的女的,你是名不见经传,还是小有名气,「你只能靠音乐跟想象力,让你的琴音跨过这道布帘,打动评审的心。」

 

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管弦乐团首席詹晓昀(左)与林昭亮都是「乐团模拟面试」的评审。(图片提供:国家两厅院)

 

 

情境的练习

首先最基本的原则,自己要演奏的音乐要滚瓜烂熟,稳定度高,「要训练自己心跳不能太快,把持好速度,然后,每天重复练习。」这个练习不光光是乐曲的练习,也有「情境」的练习,「国外很多在音乐院的学生,只要碰到乐团开缺或是要考试之前,会找其他同学当成裁判,然后每首曲子拉个30秒,立刻又换别的曲子,让自己可以习惯那个比赛的气氛。」

林昭亮认为,考乐团最重要的不是当成一个演奏,而是要强调乐曲的音乐性,什么年代或是甚么作曲家他的时代感,他音乐的特色或是他最想强调的,都要在这短短的15分钟让评审听见。

林昭亮认为,舞台上保有适度紧张有其必要。(图片提供:国家两厅院)

 

 

参加今年大师星秀音乐节的学员许佑嘉,现在以全额奖学金就读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博士班并担任小提琴助教,他读完师大附中之后到新加坡杨秀桃音乐学院拿到学士学位,之后赴美到新英格兰音乐学院 (New England Conservatory of Music)拿到硕士,一路追逐音乐梦想,「参加之后收获很多,也点醒我很多盲点。」

受到疫情影响,许佑嘉今年3月还在美国就读时,就决定要参加「大师星秀音乐节」,确定上榜之后,6月返国,「我还记得回台湾第一件事是去国立台湾交响乐团考第二小提琴首席席位,但只进入第二轮,最后从缺。」

许佑嘉参加完模拟乐团考试之后,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因为我是考第二小提琴首席,在独奏曲的考试过程中,一定要表达出自己的诠释与个性,这很重要,但我就是四平八稳,听不出个性,乐团需要的是如果需要独奏时,首席也能有精彩的辨识度。」

 

学员许佑嘉(右)特别从美国返台参加音乐营,收获良多。(图片提供:国家两厅院)

 

 

交响乐经典曲 进团考古题

许佑嘉说,音乐节中也给了一些最基本的「考古题」,如果要加考协奏曲,考题就有莫扎特的第三号到第五号协奏曲,或是任何浪漫派作曲家的协奏曲作品;如果是考首席,可能会考的包括布拉姆斯第一号或第二号交响曲片段;德佛札克「第八号交响曲」片段等等;如果只是考合奏团员,最有可能考的就是布拉姆斯「第四号交响曲」、德布西的「海」交响曲或是莫扎特「第39号交响曲」片段,这都可以让他平常就准备。

许佑嘉说,像音乐节的老师们,大都是在乐团工作超过20年以上,他们都说考前就是要一直一直找同学一起听,自己练习到终于可以很自然地习惯考场气氛,就会有更稳定的演出。

 

今年才大二的景翔歆(后排左)是第一年参加大师星秀音乐节,对于接下来的习乐历程更有方向。(图片提供:大师星秀音乐节)

 

 

今年才大二的景翔歆是第一年参加大师星秀音乐节,对于考团模拟练习,景翔歆觉得收获很多,「光是要走进那个考试空间,就会有莫名的紧张,但我从来就没有要克服紧张,紧张代表在乎,我会学着跟紧张共处。」

景翔歆说,站上去有很多一开始想象不到的状况,「特别是因为隔着布帘,拉出的每一个音很容易被吃掉,也就是说,在临考时我所演奏的音乐表情变化要做得比自己一人练习多得多,这跟自己关在琴房练琴差很多。」

 

 

同侪让自己更进步

景翔歆说,还有一种很微妙的心态,「大概在音乐节第三天就排了乐团模拟练习课程,其实进场时,台下是老师们跟熟悉的同学,还有自己也不太熟的音乐营同侪,你完全不知道他们会怎样批评我的音乐,那种压力自己要克服。」

「参加完之后,会知道自己哪里没有拉好,也会听见很多不同角度的看法,这都让我学习很多。」景翔歆说,之前在学校拉乐团都是坐前面,这次在大师星秀音乐节却坐到了乐团最后面席位,「这也是给我的训练,我要自己想办法有参与感,因为很后面,听到前面的声音都已经来不及,这也是很棒的练习。」

在大师星秀音乐节最后的音乐会上,林昭亮总是会选择走进乐团,坐在后面席位拉合奏,把自己当成乐团的一分子,跟着青春洋溢的学员一起做音乐。其实音乐之途没有快捷方式,永远充满泪水与惊喜,下一步是踏进独奏之途,或是成为乐团团员犹未可知,但从台下看着闭眼演奏,随着乐浪晃动的林昭亮,算好拍子只演奏个几小节,但能够上台暂时成为乐团的一份子,也圆了他自己年少时的小小梦想。

 

走独奏家路线的小提琴家林昭亮,走进了乐团内与学员们合作,笑容灿烂,这正是做音乐的喜悦。(图片提供:大师星秀音乐节)

 

 

图片提供:大师星秀音乐节、国家两厅院、DG环球唱片

台北大师星秀音乐节现身 Global Ode To Joy

TMAF非常高兴地跟大家分享我们参与贝多芬250周年诞辰纪念 Global Ode to Joy 活动。

今年夏天,无畏于新冠肺炎的困难因素,TMAF仍不改初衷、努力克服一切,为青年学子提供与大师学习、共同排练及演出的机会,音乐会并获得热烈满场观众的支持,成为今年少数能如期举办的音乐节之一。TMAF感到很荣幸能延续这个古典音乐传统的使命。尽管世界因疫情仍动荡不安,但音乐仍然活跃在你我身边。

让我们一起向贝多芬致敬,并歌颂音乐的欢乐!

 

活动详情请见 www.globalodetojoy.com!

 

TMAF - Serenade For the Socially Distanced

沾了肉汁的面包也能是主角!小提琴大师林昭亮跨界首演「师生情」

在教师节前夕,看到麦当劳与国际小提琴大师林昭亮合作的品牌影片特别有感触。(翻摄自影片)

镜周刊 | 2020-09-24

「比起梦想和成就,我更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国际小提琴大师林昭亮,首度跨界演出微电影《这样的滋味,真好:人生的弦外知音》,也娓娓道出为人师的心情。

 

麦当劳近期推出一支扣人心弦的电影级品牌影片,美妙悠扬的勾耳琴音,加上改编自国际大师林昭亮的真实故事,温暖细腻的拍摄手法,引发无数网友共鸣,也引起大家对林昭亮老师的好奇心,透过这次专访就让我们一起追溯影片初心,也挖掘更多大师的小故事吧!

 

「沾了肉汁的面包也能当主角」的人生观,你也认同吗?

 

享誉国际的小提琴大师林昭亮,两次入围葛莱美奖,与大提琴家马友友、日籍音乐家小泽征尔,被国际乐坛公认是最有名望的三位东方音乐家。旅美40多年,从迷人的音乐神童到现在的国际大师,林昭亮说「自己很幸运」遇到三位启蒙老师都对他非常好,像是才刚过91岁生日的李淑德老师。

 

 

因为有无数老师的帮助,才有今日的小提琴大师。(翻摄自影片)

 

31岁开始当老师的他,教导过无数学生,品牌影片就是改编自1990年的真实故事。当年,学生Kate(化名)背负着家人的期待出国,以「当个扬名立万的小提琴家」为目标,林昭亮老师除了指导学生琴艺,也细心观察到Kate其实有除了当小提琴家以外的发展性,为Kate指引了一个她从没想象过的另一条路,而在多年后,Kate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尽情地发光发热。

「我觉得影片拍得很好,内容是我想传达的」林昭亮老师很开心这次与麦当劳的合作。对他来说,一个老师的责任不只是在教小提琴的技巧,当学生有需要,也会给予一些人生与未来方向的指导。如同他每一年遇到的年轻音乐家,音乐性、家庭、文化背景都不一样,目标都不同,又该如何去定义他们的成功呢?

 

做自己热爱与快乐的事情,就是人生的成功

----小提琴大师林昭亮

 

林昭亮老师坦承,要告诉学生实情「很难!」但有时候又必须很坦白,因为总不能让学生只走一条很窄的路,而且提点时会格外小心去引导,就像影片中的他也是一路观察到学生升大四,才鼓起决心和勇气跟她说:「就算未来发光发热不是在演奏上,你也可以在其他方面更优秀。」

身为老师也作为长辈,不光在音乐技巧上,他更希望年轻艺术家在做人方面获得成功。尤其要做成功的演奏家压力是非常大的,不见得每个人都可以忍受,所以他只要求学生「今天比昨天进步、这周比上周进步,把事情做彻底、对自己负责任!」

 

 

片中的大麦克是最佳配角,也具有关键性的暗喻。林昭亮老师也说,想当年他在念茱丽亚音乐学院时,能吃大麦克是很奢侈的事呢!(翻摄自影片)

 

在品牌影片中,学生Kate总爱先吃大麦克最上层、沾了肉汁的面包,以此暗喻在人生舞台上并不会只有谁才是唯一主角,重点是如何在自己的舞台上成为自己的主角;现实生活中,大麦克也在林昭亮老师的人生中有难忘回忆。他回忆:「当年第一次受邀到莫斯科演奏时,当地的导游大概看我是个可怜的年轻音乐家,看我一天到晚只能关在房间练琴,于是趁空档带着我去逛逛红广场,更尽地主之谊想请我吃顿饭。」

 

冰天雪地莫斯科,导游请我吃的大麦克,一辈子难忘!

 

然而,俄罗斯的物价非常贵,几乎跟日本东京、美国纽约可以相比,不过他们当时的薪水大概只有这些大城市居民赚的1/10。当林昭亮老师正在担忧会不会让对方太破费时,「最后你知道他带我去哪里吗?是到红广场旁边吃大麦克」。

 

「我想,导游自己的薪水也不多,愿意花钱请我到麦当劳吃一顿饭,应该是一个很慎重的邀请吧!」对于林昭亮老师来说,无论金钱的多寡,这份心意就是人与人之间最棒的交流。

 

 

林昭亮老师也有属于自己的麦当劳小故事!(翻摄自影片)

 

谈到与麦当劳多年的合作情谊,像是2008年与麦当劳合作的圣诞快闪音乐会、2019年到麦当劳叔叔之家慈善基金会替孩子们演奏音乐,到今年拍摄与教育相关的品牌影片,推广音乐教育和公益活动是林昭亮老师一直在做、也非常热爱的事情!

 

世界上最有名的音乐家,每年都会尽可能回到台湾演出的,

一位是马友友,一位是林昭亮

-----文化部长李永得

 

老师说,自己是真的很开心有机会跟麦当劳叔叔之家慈善基金会合作,至今去演奏过两次,非常喜欢那些小朋友,「像去年有个从新竹来的小女孩好可爱喔~」从语气就能听出林昭亮老师的喜悦。

 

 

热爱故乡台湾的林昭亮老师,无论多忙每年都一定回来两次,办自己的演奏会和台北大师星秀音乐节。

 

林昭亮老师透过音乐支持病童,也透过举办国际音乐节把台湾推向国际。他所创办的「台北大师星秀音乐节」,去年首办吸引日韩英美与欧洲各国学生报名,今年在疫情的干扰下虽无法邀请国外学生来台,但他自己仍坚回台耐心隔离14天参与此盛会。「台湾在经济、社会、文化上面的成长都让我感到骄傲,音乐成就也是一种文化成就上的证明,我希望,替台湾培养更多人才」他说。

 

就像影片中所说的:「老师说的话不见得当下能了解,但也许会像种子般种在心底」。今年刚满60岁的林昭亮老师,把教育看得越来越重要,今日的他替台湾种下音乐的种子,未来有一天终将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