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了肉汁的面包也能是主角!小提琴大师林昭亮跨界首演「师生情」

在教师节前夕,看到麦当劳与国际小提琴大师林昭亮合作的品牌影片特别有感触。(翻摄自影片)

镜周刊 | 2020-09-24

「比起梦想和成就,我更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国际小提琴大师林昭亮,首度跨界演出微电影《这样的滋味,真好:人生的弦外知音》,也娓娓道出为人师的心情。

 

麦当劳近期推出一支扣人心弦的电影级品牌影片,美妙悠扬的勾耳琴音,加上改编自国际大师林昭亮的真实故事,温暖细腻的拍摄手法,引发无数网友共鸣,也引起大家对林昭亮老师的好奇心,透过这次专访就让我们一起追溯影片初心,也挖掘更多大师的小故事吧!

 

「沾了肉汁的面包也能当主角」的人生观,你也认同吗?

 

享誉国际的小提琴大师林昭亮,两次入围葛莱美奖,与大提琴家马友友、日籍音乐家小泽征尔,被国际乐坛公认是最有名望的三位东方音乐家。旅美40多年,从迷人的音乐神童到现在的国际大师,林昭亮说「自己很幸运」遇到三位启蒙老师都对他非常好,像是才刚过91岁生日的李淑德老师。

 

 

因为有无数老师的帮助,才有今日的小提琴大师。(翻摄自影片)

 

31岁开始当老师的他,教导过无数学生,品牌影片就是改编自1990年的真实故事。当年,学生Kate(化名)背负着家人的期待出国,以「当个扬名立万的小提琴家」为目标,林昭亮老师除了指导学生琴艺,也细心观察到Kate其实有除了当小提琴家以外的发展性,为Kate指引了一个她从没想象过的另一条路,而在多年后,Kate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尽情地发光发热。

「我觉得影片拍得很好,内容是我想传达的」林昭亮老师很开心这次与麦当劳的合作。对他来说,一个老师的责任不只是在教小提琴的技巧,当学生有需要,也会给予一些人生与未来方向的指导。如同他每一年遇到的年轻音乐家,音乐性、家庭、文化背景都不一样,目标都不同,又该如何去定义他们的成功呢?

 

做自己热爱与快乐的事情,就是人生的成功

----小提琴大师林昭亮

 

林昭亮老师坦承,要告诉学生实情「很难!」但有时候又必须很坦白,因为总不能让学生只走一条很窄的路,而且提点时会格外小心去引导,就像影片中的他也是一路观察到学生升大四,才鼓起决心和勇气跟她说:「就算未来发光发热不是在演奏上,你也可以在其他方面更优秀。」

身为老师也作为长辈,不光在音乐技巧上,他更希望年轻艺术家在做人方面获得成功。尤其要做成功的演奏家压力是非常大的,不见得每个人都可以忍受,所以他只要求学生「今天比昨天进步、这周比上周进步,把事情做彻底、对自己负责任!」

 

 

片中的大麦克是最佳配角,也具有关键性的暗喻。林昭亮老师也说,想当年他在念茱丽亚音乐学院时,能吃大麦克是很奢侈的事呢!(翻摄自影片)

 

在品牌影片中,学生Kate总爱先吃大麦克最上层、沾了肉汁的面包,以此暗喻在人生舞台上并不会只有谁才是唯一主角,重点是如何在自己的舞台上成为自己的主角;现实生活中,大麦克也在林昭亮老师的人生中有难忘回忆。他回忆:「当年第一次受邀到莫斯科演奏时,当地的导游大概看我是个可怜的年轻音乐家,看我一天到晚只能关在房间练琴,于是趁空档带着我去逛逛红广场,更尽地主之谊想请我吃顿饭。」

 

冰天雪地莫斯科,导游请我吃的大麦克,一辈子难忘!

 

然而,俄罗斯的物价非常贵,几乎跟日本东京、美国纽约可以相比,不过他们当时的薪水大概只有这些大城市居民赚的1/10。当林昭亮老师正在担忧会不会让对方太破费时,「最后你知道他带我去哪里吗?是到红广场旁边吃大麦克」。

 

「我想,导游自己的薪水也不多,愿意花钱请我到麦当劳吃一顿饭,应该是一个很慎重的邀请吧!」对于林昭亮老师来说,无论金钱的多寡,这份心意就是人与人之间最棒的交流。

 

 

林昭亮老师也有属于自己的麦当劳小故事!(翻摄自影片)

 

谈到与麦当劳多年的合作情谊,像是2008年与麦当劳合作的圣诞快闪音乐会、2019年到麦当劳叔叔之家慈善基金会替孩子们演奏音乐,到今年拍摄与教育相关的品牌影片,推广音乐教育和公益活动是林昭亮老师一直在做、也非常热爱的事情!

 

世界上最有名的音乐家,每年都会尽可能回到台湾演出的,

一位是马友友,一位是林昭亮

-----文化部长李永得

 

老师说,自己是真的很开心有机会跟麦当劳叔叔之家慈善基金会合作,至今去演奏过两次,非常喜欢那些小朋友,「像去年有个从新竹来的小女孩好可爱喔~」从语气就能听出林昭亮老师的喜悦。

 

 

热爱故乡台湾的林昭亮老师,无论多忙每年都一定回来两次,办自己的演奏会和台北大师星秀音乐节。

 

林昭亮老师透过音乐支持病童,也透过举办国际音乐节把台湾推向国际。他所创办的「台北大师星秀音乐节」,去年首办吸引日韩英美与欧洲各国学生报名,今年在疫情的干扰下虽无法邀请国外学生来台,但他自己仍坚回台耐心隔离14天参与此盛会。「台湾在经济、社会、文化上面的成长都让我感到骄傲,音乐成就也是一种文化成就上的证明,我希望,替台湾培养更多人才」他说。

 

就像影片中所说的:「老师说的话不见得当下能了解,但也许会像种子般种在心底」。今年刚满60岁的林昭亮老师,把教育看得越来越重要,今日的他替台湾种下音乐的种子,未来有一天终将发芽。

台北大师星秀音乐节弦乐团

台北大师星秀音乐节弦乐团成员:

  • 小提琴:

王廷轩

王昀妁

林佳蓁

张咏宁

梁艳

许佑嘉

陈正玹

陈为霖

陈杰思

杨若慈

杨轩磊

杨雅淳

慕佳伦

蔡旻翰

钱欣

魏嘉盈

 

  • 中提琴:

王俪臻

林宜蓓

许名妤

景翔歆

杨絜仪

刘子滕

郑伃珺

 

  • 大提琴:

王睦惟

林丕伟

孙葳婷

梁辰

叶宇瞳

刘一澄

罗筠雅

 

  • 低音提琴:

孔德馨

尤婧儒

陈姿婷

蔡颖哲

罗仕奇

人名以姓氏笔画序排列

林昭亮星秀音乐节8月如期在台举行

世界日報| 2020/06/16

侨居休士顿的小提琴名家林昭亮,自去年2019年创办台北大师星秀音乐节(TMAF)后即广受各界好评,今年的活动也早已准备就绪、却碰到无法预测的病毒大流行!林昭亮夫妇曾考虑必须取消第二届在台湾举行的音乐节,6月14日他们在驻休士顿台北经文处处长陈家彦、台湾书院主任王更陵的陪同下召开记者会,宣布今年8月的音乐节将如期在台湾举行。

对于大师,其自有其一套关于音乐教育的哲学。

「音乐,绝对不是单独一人的事」 - 小提琴大师林昭亮的教育哲学

MUZIK古典乐刊 | 2019/04/16

林昭亮是台湾知名旅美小提琴家,不仅以独奏家身分频繁与世界顶尖乐团演出,身为一位教育者,林昭亮的贡献更是浩繁如海。林昭亮曾任教于美国茱莉亚音乐院、莱斯大学等多所音乐院校,也在拉荷亚音乐节(La Jolla Summer Fest)担任艺术总监长达18年,拥有丰富经验的他,将带回着这些丰硕的果实,在台湾以第一届台北大师星秀音乐节实现他的初心。

对于大师,其自有其一套关于音乐教育的哲学。

挣脱框架,拥抱他人

近来,除了忙碌的演出与教学,正在为音乐节的报名数据进行审查的林昭亮观察到,许多年轻音乐家们似乎不太把重心放在室内乐上,或许部份学生会问:「我预计四年后,拥有和柏林爱乐合作布拉姆斯或柴科夫斯基协奏曲的能力,为何现在我要把时间浪费在室内乐上?为何我要忍受自己的练习时间被室内乐剥夺?」林昭亮回答:「别忘了,其实当你和柏林爱乐合作协奏曲时,正是和一个80人编制的室内乐团合作。若你不及早培养和其他音乐家合作的协调性及敏锐度,就算和世界一流乐团合作,却无法跟上其脚步,难保不会自毁前途。」

室内乐是作曲家的精粹

这话有如当头棒喝,若我们可以用更加开阔的眼界去看所有的作品,不论小提琴奏鸣曲或协奏曲,都是室内乐概念的缩减与延伸,林昭亮也说:「演奏家如果仅把自己局限在独奏曲目上,根本无法触碰到作曲家的精神世界,作曲家的思想与理念会出现在每个作品里,一个好的演奏家要竭尽所能去抓取,才能透澈理解作曲家及他的作品,而室内乐正是领会作曲家所思所想的最好途径,音乐史上许多作曲家最精华的作品,即为室内乐的编制,若错过这些,就不能说自己对作曲家有全面的认识。」

林昭亮始终认为音乐绝对不是单独一人的事,因此演奏家必须知道和其他音乐家合作的方法,而室内乐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快速途径,从室内乐的练习中,可以明白和声、对位的结构,进而知晓如何处理不同的音响色彩,这是日后与交响乐团合作的基础,也是他加入茱莉亚音乐院任教后,大力提倡并疾呼不可忽视室内乐课程的原因。

学会当自己的老师,是职涯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对于习琴的过程,林昭亮坦言自己不是直觉型的演奏者,但仍尽可能保持应有的自发性,透过条理分明的思考、踏实清楚的计划来鞭策自己。然而上述两种禀赋应如何整合呢?他感谢恩师狄蕾(Dorothy DeLay)传授的「自我分析法」,使不论是右手的弓法,左手的抖音、换把位、手指的压力,都可以透过严密的分析进行矫正,林昭亮说:「因为拥有了这种能力,我开始分析自己的演奏,就算毕业了也能时时自我反省改正,自己当自己的老师,可说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整合两种关键能力,在音乐之路上不断前行

我们总以为在舞台上独当一面的音乐家,一定具备了音乐天赋,林昭亮对此有一套独特的见解,他说:「我认为天赋可分为两种层面:其一是感知音乐的本能,其二则是身体上的条件。我曾经问过许多伟大的提琴家们,为何海飞兹总是突出于他人之上?我们很难详细指出其因果关系,但我相信他将上述的两种天赋做了最完美的结合,才出现如此超凡的琴音。敏锐度或许更需自己领会,但技巧绝对可以经由教学与训练以臻完美。我想成为专业演奏家的关键,就是如何按照自己的特性,联结这两种才华。」

实践初心,以台北大师星秀音乐节作为学子的温暖支持

而技巧与概念的联结,常常来自大师的提点,大师所给予的养份,也深深影响了林昭亮本身,回忆起年轻时接受大师指导的往事,林昭亮笑答:「17岁时,我有幸在大师班演奏给帕尔曼听,接受他的指导,这是影响我一辈子并且难以忘怀的回忆,现在,我也希望能提供年轻的音乐家同样的机会。有鉴于此,林昭亮特别设计了室内乐和管弦乐(室内音乐管弦乐团,CMO),以及专为弦乐学子规划的额外加强训练弦乐四重奏强化课程(福尔摩沙四重奏研讨会和管弦乐团,FQS),课程内容由世界知名交响乐团声部首席及演奏家们进行团体课,个别课,大师班,模拟面试演奏,面试技巧指导和乐团排练,并一同演出音乐会,激荡学子的合作能力,建立演奏经验,累积更多舞台热情与对音乐的理解。

为了让亚洲学子也能拥有正确的观念与充足的学习机会,第一届台北大师星秀音乐节于焉成立,林昭亮召集了身边的音乐家好友们,包括纽约爱乐乐团首席黄欣(Frank Huang),费城管弦乐团首席金戴维(David Kim),阿姆斯特丹皇家大会堂长笛首席贝侬(Emily Beynon)、曾任伦敦皇家音乐学院院长(RAM)的传奇大提琴家哈瑞尔(Lynn Harrell)等一流音乐家及世界顶尖乐团首席,一切都是为了让年轻演奏家有机会求教于这些乐坛上最活跃的艺术家,亲炙其风采。

深感教育的重要与急切,林昭亮与主办单位过去数年积极奔走,为台北大师星秀音乐节募集奖学金,日前已公布本届将从报名者中择优选出十余名学员颁发半额至全额不等的奖学金,在这些即将茁壮的音乐新秀正要起飞时,给予一股温暖并且坚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