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樂團面試 從海選中脫穎而出的預備拍

隔著布幕考試,評審看不見你是男是女,亦不知你是名不見經傳,還是小有名氣。你只能靠音樂跟想像力,讓琴音跨過布簾,打動評審的心。

 

中央通訊社|文化+|文:趙靜瑜 | 2020-10-26

再過2年,1882年成立的柏林愛樂(Berliner Philharmoniker)即將成軍140年,這個全球公認最頂尖的交響樂團,音色如銀白色絲綢,光滑細緻,音樂理念清晰明確,團員個個是菁英中的菁英,每一次演出都有驚人的爆發力與能量,讓樂迷為之瘋狂。

從大指揮家畢羅(Hans Guido Freiherr von Bülow)打下堅實基礎,尼基許(Nikisch Artúr)擴大演奏曲目,後來團員選出當時才36歲的福特萬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擔任首席指揮,開始接觸當代音樂,演出史特拉汶斯基(Igor Fyodorovich Stravinsky)等作曲家作品,成為樂團持續進化的養分。

 

20世紀指揮帝王卡拉揚提攜後進不遺餘力。右為小提琴家慕特。(攝影:Siegfried Lauterwasser / 圖片提供:DG環球唱片)

 

二戰後,柏林愛樂歷經傑利畢達克(Sergiu Celibidache)擴充曲目,1955年卡拉揚(Heribert Ritter von Karajan)接手,除了持續精進演出及音色,更透過大量的錄音技術,將樂團推向另一個里程,如神駒般直奔世界頂級樂團之首。

1989年,阿巴多(Claudio Abbado)上任,增加室內樂及獨奏會音樂會的比例,也加入歌劇曲目,增加樂團多元性。2002年拉圖(Simon Rattle)接掌柏林愛樂,創造機會確保超過百名全職團員經濟不虞匱乏,演出觸角從音樂廳拓展到學校,甚至網路雲端,讓樂團持續保有觀眾群,持續進化,走進了充滿科技的21世紀。現在掌舵的佩特連科(Kirill Petrenko)「實而不華」,詮釋有血有肉,沒有過多激情,卻也不令人乏味,持續為深化柏林愛樂的演奏內涵而努力。

從柏林愛樂的歷史看來,不管哪一任指揮,都為了保留柏林愛樂的演奏傳統而努力。

 

柏林愛樂以指揮家卡拉揚之名創辦學院,延續德奧演奏傳統。(攝影:Siegfried Lauterwasser / 圖片提供:DG 環球唱片)

 

 

卡拉揚音樂學院 柏林愛樂先修班

為了柏林愛樂獨特音色的傳承,柏林愛樂用了很多方式,其中最特別的要算是以卡拉揚為名的獎學金,也就是所謂的「卡拉揚音樂學院」,這不是正式學院,而是一個年輕音樂家可以進入柏林愛樂實習的途徑。

「卡拉揚音樂學院」就像是柏林愛樂先修班,考上學院的學員,每星期都有一次機會跟柏林愛樂的團員一對一上課,傳承柏林愛樂特有的弓法與詮釋。他們有超過600歐元的獎學金,平常可以參加彩排,還有正式上場演出的機會,年輕學員在這裡學習如何跟樂團合作,成為樂團一份子,也學習樂曲的音樂詮釋,讓柏林愛樂獨特的音色能夠代代傳承。

想要成為柏林愛樂的一份子,可以先從進入「卡拉揚音樂學院」開始,但如果一般想成為其他歐美,甚至亞洲各國交響樂團的成員,又該如何進入?

 

一般交響樂團甄選第一關都是隔幕,希望找出最適合的未來工作夥伴。(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

音樂學子參加樂團面試的模擬考

旅美小提琴家林昭亮說,要成為樂團的一份子,必須先了解樂團的工作內容,在考樂團的時候也要有些技巧。他也在台灣舉辦的「大師星秀音樂節」中,特別加入了「模擬樂團面試」的課程,希望幫助年輕音樂學子跨越障礙,順利考上理想樂團。

每個學音樂的年輕人都有不同的職涯幻想,有些人想做獨奏家,有人想到學校當教授,林昭亮說少年時期15、16歲,曾幻想進入紐約愛樂,費城管弦樂團,「當時想法很單純,因為這樣就可以跟很棒的音樂家合作,但自己後來變成了獨奏家。」

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變成林昭亮,更多音樂學子是腳踏實地,一個團考過一個團,不錯過每一個可以成為交響樂團成員的機會。

學校裡的訓練,除了強調獨奏樂曲的訓練之外,有室內樂可以跟同學一起練習演出,也有全年級的樂團合作,但對於如何在學校畢業後跟樂團職涯之前有一個很平順的過渡,林昭亮讓實戰經驗豐富的大師,如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首席詹曉昀(David Chan)、艾默森弦樂四重奏小提琴手菲利普.賽哲(Philip Setzer)、柯蒂斯音樂學院及茱莉亞音樂學院中提琴教授李捷琦(Scott Lee)以及柯爾本大學低音提琴教授彼得.洛依德(Peter Lloyd)等,在「樂團模擬考試」的項目親自上陣,讓學員有一個真槍實彈考樂團的練習機會。

 

小提琴家林昭亮的大師星秀音樂節,特別設置模擬樂團面試課程。(圖片提供:大師星秀音樂節)

 

 

樂團考試第一關,甄選者走進考場,就會看見帷幕,將評審群與甄選者隔開,地上也會鋪著地毯,讓評審分不出參賽者穿的是高跟鞋還是皮鞋,是男生還是女生;參賽者只有暫時的編號,不能發出任何聲音,在指定演奏樂曲結束之後離開。

如何在15分鐘之內的強大壓力下,做出最好的演出,拿到進入複賽通行證,林昭亮說,這不單單只用在考樂團,也用在每一次考音樂院的面試,甚至是比賽,「所以不管你拉得有多好,平常有多厲害,遲早都要面對這一關。」

林昭亮說。隔著屏幕考試,評審看不見你是男的女的,你是名不見經傳,還是小有名氣,「你只能靠音樂跟想像力,讓你的琴音跨過這道布簾,打動評審的心。」

 

美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首席詹曉昀(左)與林昭亮都是「樂團模擬面試」的評審。(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

 

 

情境的練習

首先最基本的原則,自己要演奏的音樂要滾瓜爛熟,穩定度高,「要訓練自己心跳不能太快,把持好速度,然後,每天重複練習。」這個練習不光光是樂曲的練習,也有「情境」的練習,「國外很多在音樂院的學生,只要碰到樂團開缺或是要考試之前,會找其他同學當成裁判,然後每首曲子拉個30秒,立刻又換別的曲子,讓自己可以習慣那個比賽的氣氛。」

林昭亮認為,考樂團最重要的不是當成一個演奏,而是要強調樂曲的音樂性,什麼年代或是甚麼作曲家他的時代感,他音樂的特色或是他最想強調的,都要在這短短的15分鐘讓評審聽見。

林昭亮認為,舞台上保有適度緊張有其必要。(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

 

 

參加今年大師星秀音樂節的學員許佑嘉,現在以全額獎學金就讀於美國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博士班並擔任小提琴助教,他讀完師大附中之後到新加坡楊秀桃音樂學院拿到學士學位,之後赴美到新英格蘭音樂學院 (New England Conservatory of Music)拿到碩士,一路追逐音樂夢想,「參加之後收穫很多,也點醒我很多盲點。」

受到疫情影響,許佑嘉今年3月還在美國就讀時,就決定要參加「大師星秀音樂節」,確定上榜之後,6月返國,「我還記得回台灣第一件事是去國立台灣交響樂團考第二小提琴首席席位,但只進入第二輪,最後從缺。」

許佑嘉參加完模擬樂團考試之後,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因為我是考第二小提琴首席,在獨奏曲的考試過程中,一定要表達出自己的詮釋與個性,這很重要,但我就是四平八穩,聽不出個性,樂團需要的是如果需要獨奏時,首席也能有精彩的辨識度。」

 

學員許佑嘉(右)特別從美國返台參加音樂營,收穫良多。(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

 

 

交響樂經典曲 進團考古題

許佑嘉說,音樂節中也給了一些最基本的「考古題」,如果要加考協奏曲,考題就有莫札特的第三號到第五號協奏曲,或是任何浪漫派作曲家的協奏曲作品;如果是考首席,可能會考的包括布拉姆斯第一號或第二號交響曲片段;德佛札克「第八號交響曲」片段等等;如果只是考合奏團員,最有可能考的就是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德布西的「海」交響曲或是莫札特「第39號交響曲」片段,這都可以讓他平常就準備。

許佑嘉說,像音樂節的老師們,大都是在樂團工作超過20年以上,他們都說考前就是要一直一直找同學一起聽,自己練習到終於可以很自然地習慣考場氣氛,就會有更穩定的演出。

 

今年才大二的景翔歆(後排左)是第一年參加大師星秀音樂節,對於接下來的習樂歷程更有方向。(圖片提供:大師星秀音樂節)

 

 

今年才大二的景翔歆是第一年參加大師星秀音樂節,對於考團模擬練習,景翔歆覺得收穫很多,「光是要走進那個考試空間,就會有莫名的緊張,但我從來就沒有要克服緊張,緊張代表在乎,我會學著跟緊張共處。」

景翔歆說,站上去有很多一開始想像不到的狀況,「特別是因為隔著布簾,拉出的每一個音很容易被吃掉,也就是說,在臨考時我所演奏的音樂表情變化要做得比自己一人練習多得多,這跟自己關在琴房練琴差很多。」

 

 

同儕讓自己更進步

景翔歆說,還有一種很微妙的心態,「大概在音樂節第三天就排了樂團模擬練習課程,其實進場時,台下是老師們跟熟悉的同學,還有自己也不太熟的音樂營同儕,你完全不知道他們會怎樣批評我的音樂,那種壓力自己要克服。」

「參加完之後,會知道自己哪裡沒有拉好,也會聽見很多不同角度的看法,這都讓我學習很多。」景翔歆說,之前在學校拉樂團都是坐前面,這次在大師星秀音樂節卻坐到了樂團最後面席位,「這也是給我的訓練,我要自己想辦法有參與感,因為很後面,聽到前面的聲音都已經來不及,這也是很棒的練習。」

在大師星秀音樂節最後的音樂會上,林昭亮總是會選擇走進樂團,坐在後面席位拉合奏,把自己當成樂團的一分子,跟著青春洋溢的學員一起做音樂。其實音樂之途沒有捷徑,永遠充滿淚水與驚喜,下一步是踏進獨奏之途,或是成為樂團團員猶未可知,但從台下看著閉眼演奏,隨著樂浪晃動的林昭亮,算好拍子只演奏個幾小節,但能夠上台暫時成為樂團的一份子,也圓了他自己年少時的小小夢想。

 

走獨奏家路線的小提琴家林昭亮,走進了樂團內與學員們合作,笑容燦爛,這正是做音樂的喜悅。(圖片提供:大師星秀音樂節)

 

 

圖片提供:大師星秀音樂節、國家兩廳院、DG環球唱片

台北大師星秀音樂節現身 Global Ode To Joy

TMAF非常高興地跟大家分享我們參與貝多芬250週年誕辰紀念 Global Ode to Joy 活動。

今年夏天,無畏於新冠肺炎的困難因素,TMAF仍不改初衷、努力克服一切,為青年學子提供與大師學習、共同排練及演出的機會,音樂會並獲得熱烈滿場觀眾的支持,成為今年少數能如期舉辦的音樂節之一。TMAF感到很榮幸能延續這個古典音樂傳統的使命。儘管世界因疫情仍動盪不安,但音樂仍然活躍在你我身邊。

讓我們一起向貝多芬致敬,並歌頌音樂的歡樂!

 

活動詳情請見 www.globalodetojoy.com!

 

TMAF - Serenade For the Socially Distanced

沾了肉汁的麵包也能是主角!小提琴大師林昭亮跨界首演「師生情」

在教師節前夕,看到麥當勞與國際小提琴大師林昭亮合作的品牌影片特別有感觸。(翻攝自影片)

鏡週刊 | 2020-09-24

「比起夢想和成就,我更希望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國際小提琴大師林昭亮,首度跨界演出微電影《這樣的滋味,真好:人生的弦外知音》,也娓娓道出為人師的心情。

 

麥當勞近期推出一支扣人心弦的電影級品牌影片,美妙悠揚的勾耳琴音,加上改編自國際大師林昭亮的真實故事,溫暖細膩的拍攝手法,引發無數網友共鳴,也引起大家對林昭亮老師的好奇心,透過這次專訪就讓我們一起追溯影片初心,也挖掘更多大師的小故事吧!

 

「沾了肉汁的麵包也能當主角」的人生觀,你也認同嗎?

 

享譽國際的小提琴大師林昭亮,兩次入圍葛萊美獎,與大提琴家馬友友、日籍音樂家小澤征爾,被國際樂壇公認是最有名望的三位東方音樂家。旅美40多年,從迷人的音樂神童到現在的國際大師,林昭亮說「自己很幸運」遇到三位啟蒙老師都對他非常好,像是才剛過91歲生日的李淑德老師。

 

 

因為有無數老師的幫助,才有今日的小提琴大師。(翻攝自影片)

 

31歲開始當老師的他,教導過無數學生,品牌影片就是改編自1990年的真實故事。當年,學生Kate(化名)背負著家人的期待出國,以「當個揚名立萬的小提琴家」為目標,林昭亮老師除了指導學生琴藝,也細心觀察到Kate其實有除了當小提琴家以外的發展性,為Kate指引了一個她從沒想像過的另一條路,而在多年後,Kate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盡情地發光發熱。

「我覺得影片拍得很好,內容是我想傳達的」林昭亮老師很開心這次與麥當勞的合作。對他來說,一個老師的責任不只是在教小提琴的技巧,當學生有需要,也會給予一些人生與未來方向的指導。如同他每一年遇到的年輕音樂家,音樂性、家庭、文化背景都不一樣,目標都不同,又該如何去定義他們的成功呢?

 

做自己熱愛與快樂的事情,就是人生的成功

----小提琴大師林昭亮

 

林昭亮老師坦承,要告訴學生實情「很難!」但有時候又必須很坦白,因為總不能讓學生只走一條很窄的路,而且提點時會格外小心去引導,就像影片中的他也是一路觀察到學生升大四,才鼓起決心和勇氣跟她說:「就算未來發光發熱不是在演奏上,你也可以在其他方面更優秀。」

身為老師也作為長輩,不光在音樂技巧上,他更希望年輕藝術家在做人方面獲得成功。尤其要做成功的演奏家壓力是非常大的,不見得每個人都可以忍受,所以他只要求學生「今天比昨天進步、這週比上週進步,把事情做徹底、對自己負責任!」

 

 

片中的大麥克是最佳配角,也具有關鍵性的暗喻。林昭亮老師也說,想當年他在唸茱麗亞音樂學院時,能吃大麥克是很奢侈的事呢!(翻攝自影片)

 

在品牌影片中,學生Kate總愛先吃大麥克最上層、沾了肉汁的麵包,以此暗喻在人生舞台上並不會只有誰才是唯一主角,重點是如何在自己的舞台上成為自己的主角;現實生活中,大麥克也在林昭亮老師的人生中有難忘回憶。他回憶:「當年第一次受邀到莫斯科演奏時,當地的導遊大概看我是個可憐的年輕音樂家,看我一天到晚只能關在房間練琴,於是趁空檔帶著我去逛逛紅廣場,更盡地主之誼想請我吃頓飯。」

 

冰天雪地莫斯科,導遊請我吃的大麥克,一輩子難忘!

 

然而,俄羅斯的物價非常貴,幾乎跟日本東京、美國紐約可以相比,不過他們當時的薪水大概只有這些大城市居民賺的1/10。當林昭亮老師正在擔憂會不會讓對方太破費時,「最後你知道他帶我去哪裡嗎?是到紅廣場旁邊吃大麥克」。

 

「我想,導遊自己的薪水也不多,願意花錢請我到麥當勞吃一頓飯,應該是一個很慎重的邀請吧!」對於林昭亮老師來說,無論金錢的多寡,這份心意就是人與人之間最棒的交流。

 

 

林昭亮老師也有屬於自己的麥當勞小故事!(翻攝自影片)

 

談到與麥當勞多年的合作情誼,像是2008年與麥當勞合作的聖誕快閃音樂會、2019年到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會替孩子們演奏音樂,到今年拍攝與教育相關的品牌影片,推廣音樂教育和公益活動是林昭亮老師一直在做、也非常熱愛的事情!

 

世界上最有名的音樂家,每年都會儘可能回到台灣演出的,

一位是馬友友,一位是林昭亮

-----文化部長李永得

 

老師說,自己是真的很開心有機會跟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會合作,至今去演奏過兩次,非常喜歡那些小朋友,「像去年有個從新竹來的小女孩好可愛喔~」從語氣就能聽出林昭亮老師的喜悅。

 

 

熱愛故鄉台灣的林昭亮老師,無論多忙每年都一定回來兩次,辦自己的演奏會和台北大師星秀音樂節。

 

林昭亮老師透過音樂支持病童,也透過舉辦國際音樂節把台灣推向國際。他所創辦的「台北大師星秀音樂節」,去年首辦吸引日韓英美與歐洲各國學生報名,今年在疫情的干擾下雖無法邀請國外學生來台,但他自己仍堅回台耐心隔離14天參與此盛會。「台灣在經濟、社會、文化上面的成長都讓我感到驕傲,音樂成就也是一種文化成就上的證明,我希望,替台灣培養更多人才」他說。

 

就像影片中所說的:「老師說的話不見得當下能了解,但也許會像種子般種在心底」。今年剛滿60歲的林昭亮老師,把教育看得越來越重要,今日的他替台灣種下音樂的種子,未來有一天終將發芽。

大師星秀音樂節圓滿落幕 林昭亮分享指導年輕學員歷程

國際知名小提琴家林昭亮(右)11日特別偕同小提琴家曾宇謙(左)等人,在台北晶華酒店來一場快閃演出。(台北大師星秀音樂節提供)

中央廣播電臺 | 撰稿編輯江昭倫 | 2020-08-12

第二屆「台北大師星秀音樂節(TMAF)」圓滿落幕,9日最後一天在國家音樂廳演出的壓軸「大師星秀音樂節交響音樂會」,不只有近2千名樂迷進場捧場,該場音樂會同步進行全球線上直播,也累積5萬人次觀看,還有台灣人在網路直播時幫忙留言回答外國網友的疑惑,表示因為台灣防疫很成功,才能舉辦這樣一場大型音樂會,可說分享音樂同時,也讓台灣成功防疫再次讓世界知道。

林昭亮事後與媒體分享時則透露,當天演出前,年輕學員們因為前一天演出以及連日來夏令營密集課程,排練精神狀況並不佳,由於週日下午的演出是線上全球直播,林昭亮特別提醒學員們要有責任感,畢竟有觀眾,又線上直播,應該拿出好的表現。

學生首席楊雅淳受訪時坦言,林昭亮老師的語氣確實有點重,有嚇到一些學生,但她自己因為好幾次參與過林昭亮老師帶領的音樂營,很清楚林昭亮老師其實是「刀子嘴,豆腐心」,只是適時提醒大家,一旦上台就應該拿出專業表現,她自己就從過程中學習到很多。 尤其在疫情這麼嚴重下,還能參與完整音樂節,跟著大師學習,楊雅淳非常珍惜。

今年因為疫情原因沒有外國學生參與,不過林昭亮説,返台參加音樂節的台灣學生水準其實都很高,但他也發現這些年輕學員都會犯下類似的錯誤,例如音樂激昂時就很容易越拉越快,緊張時則容易出錯,但經過大師們的指導,大家進步都很快。

在全球疫情仍嚴峻的當下,台灣還能舉辦「台北大師星秀音樂節」,讓很多音樂家很羨慕。參與演出的低音提琴家彼得.洛伊德(Peter Lloyd) 就對台灣防疫成功留下深刻印象,直說很珍惜這次來台灣參與「大師星秀音樂節交響音樂會」的機會。彼得.洛伊德也笑說台灣很安全,讓他都不想回美國了,更透露自己買了不少口罩,準備帶回去給美國的親友。

音樂節結束後,林昭亮預計本週五返回美國,不過臨去之前,昨天(11)特別偕同小提琴家曾宇謙等人,在台北晶華酒店來一場快閃演出,讓許多民眾直呼賺到了!